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方向

发布时间:2021-01-12      点击量:5537

在针灸推拿效应机制研究方向中,开展针灸治疗哮喘、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脊柱病、免疫抑制等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采用多学科研究思路与方法,阐释了针灸推拿在免疫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效应机制及作用靶点,初步阐明了艾灸调节作用的神经免疫学机制。研究成果2004年12月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10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非燃烧温药灸”获2003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05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8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  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首创针灸血清、脊柱微调手法等新的研究方法。


   在针灸推拿生物物理研究方向中,开展了针刺手法与针体受力参数的对比研究、推拿手法动力学研究、腧穴光电特性、腧穴三维解剖结构、经络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阐释了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及推拿手法的运动学规律,遵循人体功效学原理,探索了滚法动力学参数最佳组合模型,填补了中医推拿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空白。通过对穴位红外光谱作归一化处理,初步证实,穴区的能量辐射范围很集中,人体穴位除热致红外辐射外,还存在与人体能量代谢有关的其他因素的红外光子的辐射。穴位能量辐射范围集中这一现象与穴位是气血输注之处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特征吻合。研究成果2005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05年获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2006年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在针灸推拿疗效评价研究方向中,开展了针灸推拿治疗脊柱病及脊柱相关性疾病、尿道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的疗效评价,客观评价了针灸推拿对这些病症的疗效,制定了针灸推拿特色诊疗技术及方案。2项成果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8项通过上海市卫生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2005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 2006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05年以来形成全国推广诊疗技术2项,上海市社区推广项目3项。